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保健 > 7成大学生有婚前性行为 性知识网上获取
7成大学生有婚前性行为 性知识网上获取
更新时间:2024-04-20 18:22:13

  日前,一项针对南京大学生展开的性观念调查显示,近九成男生认为只要谈恋爱就可以成为性伴侣。这一结果令很多人吃惊和担忧。近些年,中国社会性思想越来越开放,年轻人的性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是不是对性太随意了?在性认识上,他们有哪些进步和不足?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们的观点。

  性知识主要从网上获得

  今年4月,《小康》杂志发布了2012年“中国人性健康感受”报告,在2万多名年轻参与者中,“通过网络”主动寻求性知识排在首位,其次是“自己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同时,杭州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大学生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感兴趣的人口知识是《新婚知识》、《怎样选择避孕套》等。

  “在一个互联网普及的信息时代,现代年轻人获取性知识的方式必然会发生转变。”专家指出,个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与他所获得的性知识程度相关。主动的态度、丰富的知识,有助于性行为更理性,更积极地支配自己的基本人权。需要提醒的是,网络上的性知识未必都是健康和正确的,需要仔细甄别。

  专家对此也持肯定态度。他表示,中国社会的整个文化背景在发生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当物质条件、生活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性方面的需要就会摆在人们面前。不夸张地说,我们正在跨越“谈性色变”的时代。但网络或自己实践所得的性知识,属于民间性学、传统性学,多是常识性、经验性的,甚至不少是以讹传讹的伪科学,经不起检验。此外,网络往往掺杂着各种动机,年轻人要学会选择。

  性话题

  公开讨论是种进步

  十几年前,在大学校园里人们还会“谈性色变”。但如今,很多学校可见安全套自动售卖机,校园论坛上性话题也十分丰富:如何避孕、自慰是否有害、男女交往技巧等,一些大学还专门开设了性学选修课,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年轻人对性话题的谈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公开。

  “性和性别是人的基本属性,谈论和研讨性都是正常的。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专家十分认同这一现象。

  专家指出:“性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我从事性学研究20年,深知人类所有的性现象、性困惑、性技巧,若是出于求知需要、科学需要、改善夫妻生活等需要,都是可以探索和讨论的,关键要有坦荡、科学的态度。比如,我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上会告诉学生,每堂课都会有性行为等科学术语。我还会带着大家跟我一起朗读性。”不过,现代人敢讨论性了,可说的未必都是正确、科学的。如果带着低俗、淫秽、伤害人的心态,尤其是公开、涉及他人隐私,那就有违道德。“艳照门”就是一个例子。拍照本是夫妻或情侣自己的事,本身没有对错。真正做坏事的,是那些公开和转载照片的人。

  性态度

  相爱就可以有性

  尽管大学严格控制学生校外租房,但在各大学周边,“日租房”、“钟点房”生意却十分红火。据新华社报道,前来消费的80%都是校园情侣。南京对近千名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近九成男生认为,只要谈恋爱就可以有性接触。有爱情就可以有性,就可以同居,是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

  对此,专家认为,人活着有两个基本目的,一个是食,一个是色。每个人都有性欲,满足这一欲望是天经地义的。好的性生活可以产生、升华感情,成为男女间的连接纽带,是增进双方身心健康的促进因素。就受访者年龄看,都是成年人,应该尊重其选择的权利,不能用道德来谴责。但很多人以为,性就是做爱,这错得太远了,是非常狭隘的认识。性不仅仅只是高潮,性问题的本质是政治和经济问题,还涉及到男女平等观念、大学生性教育等方面。

  性教育

  父母、学校不给力

  1989年,国人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是15%,到1994年,这个数据“蹿升”至40%以上——这种变化在其他国家,大概要经历一两百年才能达到。而在《小康》杂志的报告中,当下国人有婚前性行为的比例达71.4%;仅有24.6%者不认同这一行为。

  “美国波斯纳教授在《性与理性》一书中明确指出,婚前性行为将使婚后婚姻稳定性降低。”专家说,“从我长期从事的临床咨询看,婚前性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是许多未婚青年所不了解的。其一,有些女性后来与男友分手了,不但很难接受失去贞操的事实,还可能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甚至自杀;还有人担心,如果告诉了未来的丈夫,可能面临再次被抛弃的危险。其二,可能产生未婚先孕、流产、被传染性病等危险。其三,有些人分手后,仍怀念前男友/女友,那在婚姻中,他/她的性生活就可能受到以前性经验的干扰,由此造成不性福的隐患。”

  对此,专家则持另一种态度:“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是全世界最高,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即男性22岁、女性20岁。事实上,当人们达到法定婚龄时,早已过了性心理和性生理的成熟阶段。我在荷兰进修性社会学时,当地人听说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后,认为若没有婚前性行为,是不可能的,是另类。”

  专家则认为,我们应该反对的是“婚前生殖行为”,即不要“未婚生子”。一味抑制性生理行为,是对人欲的压制。因此,对于“婚前性行为”,应该采用“大禹治水”的方式,疏导分流,引导年轻人自我保护,合理宣泄欲望。

  性行为

  七成人有婚前性行为

  现代年轻人,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大致相同。男性的性知识来源,分别是“网络”、“实践”和“读书”,普遍认为对男性很有吸引力的“毛片”列第4位。女性则更注重“实践”、“读书”和“网络”。专家们更关注的“父母教育”却排名“垫底”,仅有0.6%的男性和2.8%的女性采取这一方式。另外,通过“学校学习”性知识的男性仅为7.5%,女性为10.7%。

  “我曾说过,中国99%的成年人是性盲,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性教育。这个观点到现在依然适用。”专家说,这个责任并不在年轻人本身,而在于社会、教育体系没有给大家提供正规的学习渠道,在于信息传播被堵塞了。学校、社会、家庭应该是性教育的三位一体,需要和谐、统一地结合。学校是主导,社会是宣传主体,家庭则是随机载体,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专家说:“在我主编的《性心理学》中就已经指出,性教育不仅与人格发展、心理健康有很大关系,它也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密不可分,应该引起各界高度重视。但目前我国在各年龄阶段人群的性教育还非常薄弱,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和家长,对性教育的认识相当不统一。其次,性教育的内容不应仅限于性生理和生育知识,而是要将重点放在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教育以及性病预防上。再次,个体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应该依不同的内容而有所不同,例如家长应该重在性别角色、性卫生、性安全、婚育的教育上,而学校应重在性别交往、人际沟通的教育;性生活的技巧则应留待结婚后的夫妻实践和继续学习较为合适。”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