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分是第几个节气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秋分的交节时间是每年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并且秋分这天正好处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秋分是第几个节气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秋分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这个节气正好处于秋季90天的中间,所以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秋分的名字也是因此而来。
秋分节气到来之后,太阳直射的位置开始向南半球移动,这时北半球就会出现昼长夜短的情况,白天逐渐变短,黑夜逐渐边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叶最长,白天最短,并且昼夜温差也逐渐加大,气温开始逐渐降低。
秋分节气的习俗
在我国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就是一种野苋菜,吃秋菜有保平安健康的寓意。同时,秋分这天,客家农民有将汤圆用细竹叉着置于田边的习俗,叫做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坏庄稼。同时,秋分还有着放风筝、送秋牛、祭月的习俗。
二: 秋分是什么意思 秋季中间昼夜平分
到了农历的八月份,秋风送爽,看着田里金黄的稻穗,和果园里沉甸甸的果实,一股满足之感会油然而生,因为这是一个具有丰收意义的时令,对于人们来说都是印象深刻的,那么有哪些具体的含义呢,下面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秋分是什么意思
它有两种含义,在地理学上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正好在赤道,且到达黄经180度,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因此昼夜是等长的。在气候上来看,由热转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对季节进行季节划分,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所以农事的关键是一边要注意农作物的抢收,也要根据各地的天气特点,决定何时进行秋耕。
该时令有哪三候
每个节气都有属于自己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常常都被分为三候,秋分指的的是:“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然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天气变得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以上三句生动描绘了这个时节的场景,给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该节气相关诗词推荐
1.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3.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白居易《秋夕》
4.冲融日脚未全心,一叶飞黄满眼秋。谩向登临追宋玉,苦吟谁广畔牢愁。——李弥逊《次韵学士史秋初四首》
一雨洗觚稜,三川气象清。林风传颢气,木叶送商声。忽忽莲生的,看看菊吐英。太平时里老,何以报虚生。——邵雍《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三:秋分是农历还是公历
秋分是公历,秋分一般出现在公历每年的9月22日—24日,今年秋分的具体时间是9月23日9时04分。秋分和春分、夏至、冬至一样,既是天文学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基本反映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时间和大自然中物候变化的规律。
秋分养生怎么做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温度和湿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不注意养生,人体的抵抗力就会大大下降。秋分后辛辣食物不宜多吃,可适当多食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如梨、萝卜、藕、荸荠、甘蔗、山楂、苹果、百合、银耳、柿子等。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风寒。但也不必过早“多穿衣”,应注意耐寒锻炼,也就是常说的“秋冻”。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运动宜选择轻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例如瑜伽;也可登高眺远,以开阔心胸,使内心豁达,从而安定神志。
一般而言,秋季人的情绪不大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尤其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萧条、凄凉之感,引起悲伤忧愁的心绪,而悲忧最易伤肺。因此秋季养生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享受累累硕果的喜悦。
秋分时节,是蟹肉最肥美、也最滋补的时候。螃蟹清热解毒,秋季多吃螃蟹,有助于体内运化,调节阴阳平衡;但是螃蟹性寒,虚寒者不宜多食,更不能与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食用时需蘸取生姜、葱、醋等调味品,以祛寒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