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健康 > 做好“中风”和“痴呆”如何联防?
做好“中风”和“痴呆”如何联防?
更新时间:2024-04-27 18:21:23

  1、两大疾病能不能联防?

  老年性痴呆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俗称,因好发于老年,而且以痴呆为主要症状而得名。

  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跨越国界、种族、性别,甚至教育程度的常见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老化,它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口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临床的困惑是:

  (1)发现和诊断率低下,尤其是早期发现率更低;

  (2)尚没有找到十分确切有效的预防方法;

  (3)可提供的药物治疗选项很少,而且现时常用于痴呆治疗性药物大都是仅仅只能部分改善症状,无法阻延疾病的自然进程。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的原因是医学界诠释这一疾病的深度不够以及社会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度不高。首先,医学尚无法确切知晓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当然也无法告知准确的防治信息;其次,医患双方都更关注于躯体方面的障碍,容易习惯性地对患者认知功能缺陷“熟视无睹”。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防治老年性痴呆的新思路。传统观点认为,一种危害更大、更为常见也更受大众重视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梗塞(俗称中风)与老年性痴呆是两种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临床防治完全不同的疾病。

  但新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并没有传统观念里的“楚汉分界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太极图。

  用更通俗的话来说,许多能诱发中风的危险因素同样也会导致老年性痴呆,例如最为大家熟悉的中风“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临床病理研究和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证实,老年性痴呆在发病机制上具有明显血管基础。

  因此,现在认为老年性痴呆很可能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血管基础、炎症倾向的异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很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局部表现。

  综合这些发现,为老年性痴呆的防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那就是像预防中风一样预防老年性痴呆,或者将两种疾病的预防放在同一平台上。

  2、开始联防的最佳时间点在人生的哪个阶段?

  许多人一定会提出质疑。例如这一设想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而小规模的干预试验结果并不理想等等。但是问题很可能不在于选择的防治方法不科学,而在于选择开始预防的时机不对。

  一句话概括就是:太晚了!

  要理解这一新观念必须首先摒弃两个传统的观点:

  (1)老年性痴呆和动脉粥样硬化都是老年性疾病,预防工作当然是老年人的事。

  (2)它们都是病。既然是病,就应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起点。

  其实不然。

  这两种疾病虽然都好发于老年,而且都有一个临床起点。但实际上,它们都不仅仅是疾病,更是一个过程,一个从出生到死亡、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的病理过程。

  几乎每个人都在积累,几乎每个人都可能会得这两种病,之所以有些人会得病,而有些人能够幸免,是因为每个人积累的量不同。

  也就是说,这两种疾病虽然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好发于老年期的临床起点,但实际的病理起点远远超前于临床起点!甚至是从受孕开始就已经开始了!

  假如这一理论成立的话,那么现时的预防显然是太迟了!

  回顾一下现时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梗塞(俗称:中风)的防治策略就可以看出千疮百孔的缺陷:

  缺陷1:大多数患者是在中风后才开始重视预防(二级预防)的,少部分健康意识较强的患者会在中风常见危险因素被发现时开始中风预防(一级预防),只有极少数人会在仍处于无任何症状的“健康状态”时开始关注自己的中风风险,并采取积极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干预等行动。

  因此,绝大多数人对于中风的预防都是临时抱佛脚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中风发病率和再发率居高不下的根本症结所在。

  缺陷2:目前的医学手段尚难以在出生时评估各种疾病的基因和环境风险,但并不表明这两种疾病不能去做一些简便易行的风险评估,未来的科学家将有能力发明一个简易的风险评估量表,用于指导我们每一个的健康人生规划。

  例如一个出生在中风家族的婴儿,从小时候开始就更应该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更注重锻炼;更严格的控制体重;更早地进行中风危险因子的筛查;一旦出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子,要更早地开始相关的药物干预。

  现时老年性痴呆的预防策略也是如此。那么现阶段哪一个点开始预防老年性痴呆和中风比较切实可行呢?!

  答案是:中年!

  中年是承接青年和老年的桥梁。虽然从青少年,甚至婴幼儿阶段开始更加理想,但毕竟现在的医疗条件有限;虽然从老年开始,比较容易被患者接受,但的确太晚。

  因此,中年阶段开始预防这两大疾病,无论是从实际操作上,还是从思想意识层面均是最佳选择。

  3、如何联防老年性痴呆和中风?

  联合防治的关键在于以下五点:

  (1)首先必须意识到两者均具有比较一致的血管基础,而且预防的时间均需要从中年开始。这个阶段往往没有任何不适或者临床症状,容易存在“自己很健康”的假象;

  (2)早期的评估很重要。假如家族中有近亲曾经诊断或怀疑有老年性痴呆患者,或者有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那么你出现老年性痴呆和中风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就应该在中年阶段找专科医生进行至少一次的全面检查。

  (3)联合预防不能单纯靠药物,更重要是生活模式的修正,如采纳更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更规律的生活习惯、更严格的体重控制、定期进行量力而行的体育锻炼、戒烟戒酒、调整心态(降低生活压力和减慢生活节奏)。只有在通过生活模式的改变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才考虑药物预防。

  (4)药物预防主要采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即专科医生们常提到的“ASA”治疗:

  第一个“A”是指Anti-hypertensive(抗高血压药物,有高血压者适用。但是在美国2007年的脑卒中防治指南中提到,即使没有高血压的中风高危人群服用降压药也是有获益的。当然要注意降压的幅度、降压药的副作用以及对患者带来的相应经济负担);

  “S”是指Statins(一种主要功效为降低胆固醇水平的他汀类药物,目前的证据显示可以大大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部分他汀类药物还可能逆转动脉硬化斑块。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这种药物是治疗老年性痴呆、骨质疏松的潜在有效药物);

  第二个“A”是指Anti-platelet(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防治心梗和脑中风,近年有研究表明也可防治老年性痴呆,胃病者慎用或禁用)

  (5)对于老年前期(大约45-65岁之间)已经出现了一定记忆障碍问题,但一般社会生活功能尚属正常的人(通常这个状态,我们称之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disorder;MCI),应该尽早到神经专科进行全面的认知功能评估。

  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应该完成一次基础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最好是能够进行海马测量和脑血管成像的磁共振检查)。如果确定为MCI,均可以考虑进行除外生活模式修正的相关药物干预,如开始胆碱酯酶抑制剂(安理申)的治疗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