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健康 > 儿童常见的非癫痫性疾病
儿童常见的非癫痫性疾病
更新时间:2024-04-27 21:47:58

  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在儿童十分常见,有时和癫痫发作很难区分,运用视频脑电图监测技术以后,由于可以清楚的记录到发作表现和脑电图变化,很多得到了明确诊断。

  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如梦游、夜惊、睡眠肌阵挛等不是东西发作外,还有一些疾病需要鉴别:

  1、屏气发作:儿童在剧烈哭闹时出现的呼吸暂停现象,多发生于6个月至1岁办的婴幼儿。屏气往往是对生气或外界刺激的强力反应,多在发怒、惊恐时出现,表现为面色青紫、呼吸暂停,严重的出现全身抽搐、角弓反张、意识丧失。呼吸恢复后意识即正常,发作后没有嗜睡,脑电图正常,从不在睡眠中发作。此病可自行缓解,一般3-5岁以后发作减轻,6岁以后基本无发作。治疗以行为纠正、教育为主,不需药物治疗。

  2、抽动症:发生在儿童时期的不自主运动障碍,发病多在14岁以前,平均年龄为7岁,男性多见。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抽动的特征性表现是非节律性的刻板、快速、反复、短暂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肌肉或肌群收缩运动。临床分为三种类型:短暂性抽动障碍,最常见;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临床表现可为简单的面部肌肉抽动,也可为复杂的全身动作。通常头部是首发部位,可出现皱眉、眨眼、撅嘴、摇头、点头、缩鼻、转颈、耸肩、甩手、跺脚等,可伴喉中发声,甚至重复秽语,有的还有情绪异常、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行为等。发作可因焦虑、疲劳、烦躁、兴奋加重,睡眠中消失。不自主动作可受意志控制数分钟至数小时。脑电图有时可见非特异性异常,主要为漫波或棘波。多数抽动症患儿通过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可改善,不需要药物治疗。少数严重的可给予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配合行为治疗。本病抽动动作的刻板性、非节律性、多部位等特点及可被主观克制,并借助视频脑电图,可以与癫痫单纯部分性发作、肌阵挛发作相鉴别。

  3、习惯性擦腿动作:常发生于1-3岁儿童,女性多见,指摩擦会阴部的动作,俗称“手淫”。症状最初可能为局部的湿疹、炎症引起瘙痒,而后发展为习惯性动作。本病多发生于入睡前或刚睡醒尚未起床时,婴儿期发作可表现为两下肢交叉内收、夹紧做擦腿动作,连续有节奏;幼儿期患儿可将两腿骑跨于某种物体上扭动身体进行摩擦。摩擦是伴面部泛红、额部或全身微微出汗,但神志始终清楚,受到干扰可停止。随着年龄增大,习惯性发作逐渐减少、停止。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溺症:多见于婴儿期,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低钙血症,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反复发作性手足搐溺、惊厥、喉痉挛等。补钙治疗效果好。临床表现为无发作情况下突然面部抽动、两眼上翻、四肢抽搐,伴口唇青紫、大小便失禁,多数意识不清。化验发现总血钙和血离子钙降低。

  5、发作性腹痛: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腹痛。本病在儿童叫普遍,90%以上为功能性腹痛。腹痛发作持续的时间、疼痛程度不等,发作频率不等,白天和夜间均可发生。通常疼痛位于脐周,常与急躁、紧张事件有关,可伴有戏剧性反应,如患儿捂着肚子,弓着身子,满地打滚,可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发作间期无异常表现。反复发作性腹痛以往常被诊断为腹痛性癫痫,实际上单纯的腹痛性癫痫很少见,可以通过视频脑电图鉴别。

相关链接